2020年7月12日 星期日

心情隨筆2019~2020 part1



過去十多個月是一段非常特別的生命經驗,一方面我投入了人生最重大的投資,另一方面我也讓自己的步調慢下,不論是觀察整理或是狂暴焦慮都細細品嘗,除此之外,我也釐清了一些對人、事的感受和看法,我想是時候該對這一年的種種,做個簡單的紀錄。

關係的互動與轉變:

幾天前下了南部,臨時起意地約了Y,我承認過去好長一段時間對她心懷埋怨,認為她現實且不夠朋友,因此互動從我單方面的熱絡轉變成冷漠,甚至過去幾個月來生活的點滴也從不和她分享,本來就想乾脆永遠這樣吧,反正她可能也從來不在意,而我也沒有特別留戀的地方,但最後總認為可以把關係處理得更成熟些,回想過去很多不盡如人意的關係,都是建立在沒有好好道別或是說開的情況,當下不以為意,長期難免心存遺憾。MY告訴過我「關係是互動出來的」,而且點出我對於在關係中的焦慮,我覺得我的焦慮來源是對大部分的人我沒辦法維持在一個太近的距離,因為會很疲倦而且我需要隱私;但要如何禮貌且舒適地畫出距離或道別我總是不好拿捏,但現在我認為說開總是好過一聲不響。那天與Y聊得很開心,分享簡單的近況和未來,本來有些深刻的問題最終沒有問出口,離別時互相祝福。如同MY所說的,很多事情沒辦法精打細算,不可能去掌控每一件事,這次的嘗試消弭了不少我的焦慮,是一次好的人際互動經驗。

與遺憾和解嗎:

我不確定我是已經和解了還是走在和解的道路上,理性上我知道該放下一切和解,畢竟事情已經發生,客觀上無法挽回而且無上限的追究也擔心會造成無法控制的後果;然而我始終認為我是真的受害者,不是我的決定沒有理由讓我當責一輩子,再說我認為很多現在生活上的限制也是來自於過往的遺憾,我想我需要的是有條件的和解,這份的條件不是物質,而是更多的理解和尊重。這塊我跟MY聊的時候一直很隱諱,MY也有意識到隱藏在內部的情緒遠遠多過我實際的表達,其實我一直很想跟MY談這塊,可是這塊在談的時候常帶不進去,對我來講我仍停留在知道關係很重要,但真正要我仔細地談關係,我又會退縮回熟悉地慣性,這塊我只來得及看見但還沒辦法改變。

焦慮與專注:

其實幾年前我就有開始發現我有專注上的問題,甚至更早可以追溯到2010,常做一些很細節的白日夢或心神游移到瑣碎事務上,不過我大都把他歸類在類似拖延症上面;這幾年隨著更多的電子產品和社群軟體的使用,發現生活和事業上的重心常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甚至常常沒辦法專心閱讀比較細緻的文章或聆聽比較邏輯性的分析,這部分有試著用白噪音和輕音樂及冥想去調適,希望在近幾個月能有點進展。再來我也發現過度焦慮反而使我耗能,我經常去思考許多未來最壞的可能,然後去想甚至去行動如何避免或如何應對,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陷入焦慮或沮喪,甚至引發所謂的自我跛足:覺得既然之後都有可能會慘敗,為何我需要那麼努力? 我承認過往一些不如意的經驗使我有些畏縮,但另一方面我也自認堅強,而且仍保有進步的餘裕和能力,兩種情緒和感受不斷拉扯,在過度自信和過度貶抑擺盪;我認為當務之急是需要一個穩定且公平的關係,能對我的現狀精確衡量,而且我能利用這個關係往前進步,同時也給予這份關係貢獻,我相信G是個好老闆,但重點是我得先通過地獄資格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